欢迎您来到上海悍马建筑官方网站! 联系悍马收藏网站在线留言网站地图ENGLISH工程信息下载工程信息下载

悍马加固材料

畅销全球86国19年加固材料行业国际大品牌

连续10年获得《中国人保》承保24h咨询热线
400-012-6012

服务号服务号

热门关键词搜索: 灌注胶粘钢胶加固材料大全006视频直播体育006视频直播体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悍马加固材料资讯中心 » 悍马新闻 » 【加固案例】别墅加固流程及工艺施工技术分享

【加固案例】别墅加固流程及工艺施工技术分享

文章出处:悍马加固材料人气:246发表时间:2018-11-16 11:20:00【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地上5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成。

现由于建设单位将室内功能重新布局,导致房间功能发生改变,根据建设单位的意见拟将主体结构按新的使用功能重新进行计算复核,对不满足计算结果的原结构进行加固设计。

本工程在一类,二类(a)环境中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

二、加固设计内容

1、以上结构平面修改及楼面荷载布置改变而导致的相关区域构件须进行补强加固。

2、结构加固内容及基本方案:

主要结构构件的加固方式

1.jpg 

3、钢筋砼新建扩建部分砼应采用微膨胀砼,新旧连接时强度应比原结构高一级;屋面部分砼采用微膨胀防水砼,抗渗等级P6;构造做法应结合钢筋砼设计总说明(一)、(二)进行施工。

具体的结构加固做法,详见各层结构加固设计图。

三、设计依据

1、所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6)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16G101-1)

《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建筑结构加固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SG111-1~2)(2008年合订本)

2、原结构设计施工图、甲方提供的鉴定报告等技术资料。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场地类别:三类,%%u特征周期0.65sec,建筑类别调整后用于结构抗震验算的烈度7度;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的烈度7度;确定抗震构造措施的烈度为7度,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取0.05。

4、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8kN/m2,地面粗糙度:B类。

5、楼面和屋面活荷载标准值,如下表所示:施工荷载超过表中活荷载数值时应另行采取可靠措施确保结构安全。

2.jpg 

四、加固技术要求

1、加固施工要求

1.1 本加固工程的施工必须有具有特种施工资质的公司完成。

1.2 构件进行加固前,应优先考虑将原结构构件除其自重外进行卸荷,如无法卸荷时应及时向设计人员反馈,得到设计允许后方可施工。

1.3 在加固工程中若发现原结构构件有开裂、腐蚀、锈蚀、老化以及与图纸不一致的情况,施工单位应进行记录检查结构损坏的程度,向设计  人员反馈,得到设计人员同意后方可继续相关的加固修复工作。

1.4 工程施工前必须完全理解整体加固的原则及其加固的需要,若部分结构拆除工作需先加固,必须确保加固工作完成且加固构件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相关的拆除工作。

1.5 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必须做好对新旧混凝土浇筑界面的处理,凿毛、充分湿润、接浆(或使用界面剂),保证连接面的质量及可靠性。新增混凝土与砖墙界面处应凿除砖墙粉刷层、清理、浸润后方可施工。

1.6 加固施工时,要注意加固材料对施工环境和湿度的特殊要求。

1.7 加固施工时,要注意加固材料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并按产品说明的要求采取安全保障措施。

2 加固材料说明

2.1 钢筋:植筋用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不得使用光面钢筋。

2.2 钢材:未注明的钢材均采用Q235B钢。钢材必须具备出厂证明,并有屈服强度及碳量的合格保证。

型钢及钢板材质均为Q235B,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必须具备出厂证明,并有屈服强度及含碳量的合格保证。

不得使用无出厂合格证、无标志或未经进场检验的钢筋,严禁采用改制钢材。

2.3 化学锚栓采用A级植筋胶植入;化学锚栓螺杆采用Q345钢制成;化学锚栓胶产品应满足焊接性能、抗震性能报告。相关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4.4节及《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GB50278-2011中第4章的有关要求。

2.4 植筋采用A级植筋胶,潮湿环境下采用适用于潮湿环境的植筋胶,并由厂家提供证明文件。植筋胶应满足焊接、抗震性能等要求并应提供相关测试报告。相关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4.4节及《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能鉴定技术规范》GB50278-2011中第4章的有关要求。

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加固用的胶粘剂采用A级胶,其钢-钢粘接抗剪性级必须经湿热老化检验合格,湿热老化检验应在50℃温度和98%相对湿度的环境条件下按规范GB50367-2013附录L规定的方法进行;老化时间:重要构件不得少于90d;一般构件不得少于60d。

经湿热老化后的试件,应在常温条件下进行钢-钢拉伸抗剪试验,其强度降低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要求:A级胶不得大于10%;

具体操作中,当不能满足老化时间时,可采用快速老化复验,具体做法详相关规范。

2.5 外包型钢必须采用专门配置的灌浆料灌注。

2.6 楼板碳纤维加固采用碳纤维布为高强度Ⅱ级,厚度为0.167mm,抗拉强度标准值3000MPa,弹性模量2.0X105,伸长率1.5%,单位面积重为300g/m2,选用聚丙烯晴基不大于15K的小丝束纤维。碳纤维布加固时,其相关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4.3节的有关规定;外包碳纤维布胶必须采用专门配置的改性环氧树脂A级胶,相关指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4.4节及《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能鉴定技术规范》GB50278-2011中第4章的有关要求。

2.7 粘贴钢板或外粘型钢的胶粘剂必须采用专门配制的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其安全性检验指标必须符合《混凝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表4.4.5的规定。

2.8 修补砂浆采用高强修复砂浆,粘结强度不小于2.5MPa,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

2.9 裂缝处理采用环氧树脂灌注料。裂缝处理采用表面封闭法时,可采用环氧胶泥或其他代替材料。相关指标应符合《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能鉴定技术规范》GB 50278-2011中第5章的有关要求。

3 主要工艺施工技术说明

3.1 植筋技术

3.1.1 首先按设计要求的孔位、孔深钻孔;孔径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15.3. 5的有关要求。

植筋与混凝土边缘距离不宜小于5d,且不宜小于100。当植筋与混凝土边缘之间有垂直于植筋方向的横向钢筋时植筋与边缘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0mm;植筋间距不应小于5d,d为钢筋直径。

3.1.2 用吹风机、刷子等工具清理孔道直到孔内壁无浮尘水渍为止;植筋时必须在孔壁干燥情况下进行。

3.1.3 要求钢筋必须顺直,植筋前应对原钢筋进行除锈,且除锈长度大于植筋长度。

3.1.4 将调制好的胶用粘胶灌注器往孔内边注边缓缓提出,填充量为孔深的1/2至2/3。

3.1.5 将处理好的钢筋旋转缓速插入孔道内,使植筋胶均匀附着在钢筋表面及螺纹缝隙处中。

3.1.6 插好的钢筋或锚栓不可再扰动,待植筋胶养护期结束后才可进行钢筋焊接、绑扎及其他工作。

3.1.7 植筋时,其钢筋宜先焊后植筋;若有困难必须后焊,其焊点距基材混凝土表面应大于15d,且应采用冰水浸润的湿毛巾包裹植筋外露部分的根部。

3.1.8 不同规格的植筋均应进行抗拉拔试验.且各种规格应最少抽样3根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抗拔承载力现场检验,其拔力至少应达到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0.9倍。

3.1.9 当基材混凝土强度不小于C30时,植筋深度为24d,当基材混凝土强度小于C30时,植筋深度为33d;悬挑构件尚应增大1.5倍。

当基材厚度不足时应植穿,做法详"端部植筋大样",抗震锚固连接锚栓的最小有效锚固深度应满足下表的规定:

锚栓最小有效锚固深度(d为所植钢筋的直径,d≤25mm)

3.jpg 

3.2 加大截面加固技术

3.2.1 首先凿除原构件表面的粉刷层或垫层至混凝土基层;对混凝土缺陷部位(混凝土疏松、破损)应清理至坚实基层。混凝土存在裂缝应按要求处理;钢筋锈蚀应进行除锈和清洁。

3.2.2 将结合面处的混凝土按要求进行凿毛或打成沟槽、沟槽深度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箍筋间距或200mm,被包的混凝土棱角应打掉。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油污、浮浆,并将灰尘清理干净。

3.2.3 新增混凝土部分钢筋与原结构连接采用植筋或与原结构钢筋焊接。

3.2.4 钢筋加工和绑扎、模板搭设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 50204-2015的要求。

3.2.5 浇筑前应对混凝土基面充分洒水湿润。浇筑过程中应保证气体自由逸出,保证浇筑密实。浇筑完成后应采用适当的养护措施。

3.2.6 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 50204-2015的要求制作试块进行检验。

3.2.7 浇筑后的外观质量要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年版)GB 50204-2015的要求。

3.3 外包型钢结构补强技术

3.3.1 构件表面处理:凿除粉刷面层外鼓酥松部分将结合面打磨平整,四角磨出小圆角(r≥7mm),并用钢丝刷毛,用压缩空气吹净,用环氧树脂胶泥修补混凝土缺陷。角钢及缀板应除锈并打磨出金属光泽,然后用丙酮、二甲苯擦净。

3.3.2 角钢就位,并用卡具在两个方向夹紧,卡具间距小于500mm。

3.3.3 校准后缀板或螺杆与角钢焊接,焊接时应分段交错施焊;对型钢区域进行封闭,灌注灌浆料浆液;外包型钢的灌浆料应在型钢构架焊接完成后进行。

3.3.5 施工过程为满足施工要求而凿除结构保护层或局部混凝土的,待施工完成后采用比原结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聚合物砂浆恢复结构。

3.3.4 外包型钢的浆液缝厚度宜控制在3~5mm,局部允许有长度不大于300mm、厚度不大于8mm的胶缝,但不得出现在角钢端部600mm范围内。

3.3.6 施工结束后,应在型钢表面抹25mm厚的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应加钢丝网防裂)做保护层。

3.4 碳纤维加固技术

3.4.1 对外包部位混凝土构件表面进行处理,铲除抹灰层垫层等;用砂轮或角磨机打磨混凝土表面疏松层及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新的混凝土 界面,并用压缩空气将表面浮灰清除干净,再用丙酮擦拭,要求混凝土表面须清洁,无油脂,并且保持干燥;经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若有凹凸不平时,应使用修补材料将缺陷部位填补平整;有段差或转角部位, 应抹成平滑的曲线;待找平材料表面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3.4.2 碳纤维布转角外包时,外包处应进行倒角处理,将角部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

3.4.3 涂刷基底树脂,底胶应用滚筒刷或特制的毛刷均匀涂布在已用丙酮擦净的混凝土的表面,调好的底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当底胶在指触干燥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4.4 将配制好的粘结剂均匀涂抹于需要外包部位的混凝土面上。胶层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不宜过薄;将裁剪好的碳纤维织物敷在涂好粘结剂的基层上。保证平整,无褶皱和扭曲。

3.4.5 用特制的滚筒沿纤维受力方向在已贴好碳纤维织物的面上多次滚压;挤出空气以使碳纤维布与混凝土表面紧密粘结,使粘结剂充分浸透碳纤维之间缝隙内。当碳纤维布外包层数多于一层时,重复上述过程。

3.4.6 在最后一层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粘结剂。

3.4.7 碳纤维胶固化期间应严防受到干扰。

3.4.8 加固后碳纤维布表面应作相关防护处理;为增强抹灰的表面附着系数,在碳纤维布的表面粘结剂固化前,可事先在其上覆盖外包适量的干燥粗砂,以保证抹灰的质量。

3.5 混凝土缺陷修复技术

3.5.1 如果原结构混凝土出现疏松、破损、严重炭化等缺陷应进行修复处理。首先清理缺陷部位至坚实基层,并清洁干净;洒水充分浸润后采用修补砂浆进行修复。对大体积缺陷,也可以采用灌浆料浇筑进行修复。

3.5.2 如果出现露筋、钢筋锈蚀等现象,应首先清除钢筋周边破损混凝土,对钢筋进行除锈和清洁处理,再采用修补砂浆进行修复。当钢筋锈蚀严重或出现大面积露筋、钢筋锈蚀情况时应报设计单位处理。

3.6 加固表面技术

3.6.1 若图中未特别注明外包钢板加固表面处理,则按以下处理:首先对钢材表面进行除锈和清洁处理,其次涂刷防锈漆两道,钢板表面粘结或外包一层钢丝网,最后采用1:3 M15水泥砂浆防护。为增加粉刷粘结力,可涂刷界面剂或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楼面加固时可采用后续找平层进行防护。钢板表面M15水泥砂浆抹面厚度:对于梁不应小于20mm,对于板不应小于15mm。

3.6.2 若图中未特别注明外包碳纤维布加固表面处理,则按以下处理:应采用20mm厚1:3 M15水泥砂浆防护;为增加粉刷粘结力,可涂刷界面剂或采取其他措施 进行处理。楼面加固时可采用后续找平层进行防护。

3.6.3 处于二a类环境的外包型钢或外包碳纤维布加固构件应采用50mm厚新增无收缩混凝土加双向6@150钢筋网保护层进行防护。

3.6.4 加固部分的防护要达到相关的耐火等级要求。

3.6.5 加固表面防护要在外包胶完全固化后方可施工。

3.7 粘钢加固施工方法及步骤

3.7.1 对补粘贴部位的混凝土构件表面进行处理,铲除抹灰层,用砂轮或角磨机打磨混凝土表面疏松层及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新的混凝土界面,并用压缩空气将表面浮灰清除干净,再用丙酮擦拭,要求混凝土表面须清洁,无油脂,并且保持干燥,经处理后的混凝土表面,若有凹凸不平时,应使用修补材料将缺陷部位填补平整,有段差或转角部位,应抹成平滑的曲线。待找平材料表面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3.7.2 钢板粘接面,需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
3.7.3 粘结剂配制好后,用抹刀同时涂抹在已处理好的混凝土表面和钢板面上,厚度1~3mm,中间厚边缘薄,然后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

3.7.4 钢板粘贴好后立即用夹具夹紧,或用支撑固定,并适当加压,以使胶液刚从钢板边缝挤出为度。

3.7.5 在常温下固化,注意保护,固化期间不可受力和扰动。具体时间详见材料工艺说明。

3.7.6 加固后,钢板表面应粉刷水泥砂浆保护。如钢板表面积较大,为利于砂浆粘结,可粘一层铁丝网或点粘一层豆石。

3.7.7 当梁的高度(或腹板高度)h≥600mm时,应在梁的腰部增设一道纵向腰间钢压条,压条采用40mm宽4mm厚的钢板(Q345),具体详《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图9.6.6。

3.8  裂缝处理技术

3.8.1 首先应查勘现场,核对检测报告的裂缝描述是否准确,与检测报告不一致或检测报告范围之外的裂缝应报设计处理.

3.8.2 除特别说明,裂缝采用如下方法处理:

1、裂缝宽度小于0.2mm时,采用表面封闭法处理。

2、裂缝宽度大于0.2,小于0.5mm,采用环氧树脂浆液灌注处理。

3、裂缝宽度大于0.5mm时,采用凿槽法处理。

4、采用环氧树脂浆液灌注处理时,首先将裂缝表面清理干净;裂缝表面封缝可靠,灌胶嘴安装间距合适,灌胶顺序和操作要求规范,确保灌胶密实。

4 一般构造规定

4.1 新增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要求根据环境类别要求,可参考《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16G101-1的相关要求执行。

4.2 新增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及搭接长度构造要求可参考《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16G101-1的相关要求执行。相关要求执行。

4.3 设计图中未提供做法大样的可以参考下列表格中图集的相应做法,并由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情况深化,提交设计单位确认方可施工。

4.4 施工过程为满足施工要求而凿除结构保护层或局部混凝土的,待施工完成后采用比原结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聚合物砂浆恢复结构。

5 施工验收

5.1 粘钢加固验收,在钢板安装或粘贴之前应进行表面处理,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后续施工.验收时用小锤轻击粘钢钢板,从音响判断粘接效果和粘贴密度,锚固粘结区<90%,非锚固区<70%,视粘结无效.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附录D的相关要求.

5.2 化学植筋验收,在注胶前应进行钻孔和清孔,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后续施工。验收包括锚栓的位置,直径是否达到要求,胶浆外观固化情况,同时还应提供锚栓抗拔力现场抽检报告.同规格、同型号、部位基本相同的锚栓组成一个检验批,抽取数量按每批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附录F的相关要求.

5.3 加大截面加固验收

5.3.1灌浆料或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表面处理,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后续施工.验收包括原结构是否清理至密实部位,表面应凿毛或打沟槽,混凝土棱角应做成倒角(R≥20mm,加大截面应振捣密实,无蜂窝、孔洞、裂缝等现象.其他未尽事宜详见《水泥基灌浆材料施工技术规范》YB/T9261-98中附录A 的相关规定。

5.3.2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遵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进行验收。

5.4 碳纤维加固验收。在碳纤维粘贴之前应进行表面处理,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续施工。碳纤维片材的实际粘贴面积不应少于设计面积,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mm,粘贴质量可用小锤轻轻敲击或手压碳纤维片材表面的方法检查,总有效粘贴面积不应低于95%。未尽事宜详见《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中附录D的相关要求。

5.5其他未尽事宜项参照相关规范执行。

6. 其它

6.1 结构加固施工前应仔细阅读全套图纸及所有设计说明,深刻理解图纸的设计意图,应在设计单位技术交底后施工。

6.2 须进行深化设计的加固构造及加固节点由单位依照相关规范实施并报设计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局部构件修复由加固公司根据鉴定报告及现场情况提出修复方案并报设计审查批准后施工。

6.3 加固过程中,应根据现场情况对部分结构设置临时支撑,临时支撑应考虑现有恒荷载和施工期间的活荷载,截面及支撑方式应设计施工单位确定。

6.4 拆除填充墙时,不得破坏框架柱上的拉结筋。

6.5 应严格按国内现行施工规范施工,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6.6 工程竣工后所有加固构件第一年需进行一次工作状态检查,以后每10年进行一次工作状态检查对出现破损、严重老化的部位应进行处理,

6.7 图中不详之处,应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

 

本文链接  //www.gamepharao.com/Article/jgdalbsjglc_1.html

(本文系悍马加固材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于本人联系,如有侵权,后果自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