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悍马建筑官方网站! 联系悍马收藏网站在线留言网站地图ENGLISH工程信息下载工程信息下载

悍马加固材料

畅销全球86国19年加固材料行业国际大品牌

连续10年获得《中国人保》承保24h咨询热线
400-012-6012

服务号服务号

热门关键词搜索: 灌注胶粘钢胶加固材料大全006视频直播体育006视频直播体育

当前位置:首页 » 悍马加固材料资讯中心 » 悍马新闻 » 我的天!屈原原来是这样霸占端午节的!

我的天!屈原原来是这样霸占端午节的!

文章出处:悍马加固材料人气:114发表时间:2017-05-26 16:45:00【

屈原

直到当代,中国各地仍普遍在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也有不少人家在房门悬挂菖蒲、艾草。

其他的传统端午习俗,如佩戴香包、喝雄黄酒等,虽然不像吃粽子风行全国,但也未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得罕见。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这些传统民俗又是怎样流传下来的?真像大部分民俗书籍解释的那样,是起源于楚国人民纪念屈原吗?

多个节日汇成了端午

根据流行的解释,不但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而且粽子和龙舟的民俗,也都与人民同情屈原、自发保存他的遗体有关:粽子要投入水中,喂饱鱼虾,避免它们因饥饿食用屈原;龙舟则起源于民众自发驾船寻找屈大夫的遗体,久而久之演变成比赛。

然而,这套解释没有照顾到粽子、龙舟之外那些习俗,如挂菖蒲、香包、药酒等。

事实上,端午本来就不止是“一个”节日。

在古代社会,端午的时段极其特别,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的夏至节,节后一段时间是否风调雨顺,关系到全年的农业收成。

在以农为本的时代,理所当然为此举行大规模的祭典。

因此,端午粽子与其说是特制鱼食,更有可能是遗留自上古时代祭祀夏至的用品。至少可以确定,直到南北朝时期,粽子还主要是夏至的习俗,如南梁时代的《荆楚岁时记》就有明确记载:“夏至节日食粽。”

在古代中国,端午也远不是人们欢庆喜乐的节日。在人们心中,五月长期都带有不祥的色彩。

这可能是因为,每当仲夏到来,洪水和瘟疫的季节也随之开端。《礼记.月令》对此即有解释,认为夏至是阳气的顶点,同时也是阴气发展的起点,阴阳相争,正是万物死生之界,所以在这个月万事都要注重“戒”。

五月不吉利,五月五的端午更是凶上加凶。东汉末年的《风俗通》即提到,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男害父,女害母。”

这种迷信深受古人重视,如《史记》记载,孟尝君就因为出生于五月初五,被父亲田婴下令遗弃。母亲私下养大孟尝君后,田婴仍在父子相见时,当着儿子的面怒斥其母,为什么没有扔掉这个不祥的孩子。

因此,很多端午习俗都和这种不祥的传说有关:在不知有病原体存在的古代,人们认为毒虫、邪气是瘟疫发生的原因,在夏至时节悬挂菖蒲艾草、佩戴香包、喝雄黄酒,都是对抗疫病的具体方法。

舟在古代也并非娱乐活动,而具有“送瘟”的巫术功能,目标是把瘟病快些送走,虽然表面上也可保持体育比赛的形式。如宋代《岳阳风土记》载:“其实竞渡也,而以为攘灾。”

不过,民俗学大家江绍原考证发现,直到明清,各地志书中记录的龙舟典礼也主要是为了“攘灾”,“只备纸制或茅制的船,行仪式之后,即焚之或泛之。”

屈原

淹死后,你就成了神

端午不止一个源头,承载端午功能的神祇也自然不止一个。

各地都有更贴近本地现实的神,如山西就曾流行在端午纪念介子推,《太平御览》引《琴操》道:“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

这种纪念法显然不太准确,介子推一般是寒食节的纪念对象,改在端午纪念,可能是为了给《礼记》里说的五月“毋用火南方”,找一个百姓能理解的解释。再加上山西瘟疫和水患不多,也就将错就错了。

在多民族杂居的地方,不同的族群还可能选择不同的端午神祇。

明清时,在湖南溆浦等地,就存在大小两个端午节,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后者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因为他顶着军中瘟疫盛行的困难,征服了苗蛮,送瘟功能显著。

此人事迹如此,被他镇压过的苗族人肯定不好纪念他,于是他们便针锋相对地创造了自己的纪念对象,即抵抗汉朝的女侠“仙姑”,虽然输给了马援,但汉军是趁人过端午搞突袭赢的,形象不如失败一方光彩。

至于缺乏送瘟能力的屈原,之所以能名列端午诸神,是因为端午除了祈祷丰收和防疫抗病外,还有一项重大的任务:避免洪水。

这项艰巨的任务,最好由与水有关的神祇负责完成,像屈原这样死在水里的著名历史人物,就是这类神祇的最佳候选人。

像伍子胥这样相传被吴王赐死、投于江中的历史人物,自然会在端午为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父亲在端午驾船迎伍子胥时不幸溺亡,曹娥为此投江而死,结果也在隋唐时的江南一带被扶上端午神坛。

可想而知,这些人的封神并非因为形象正面,而是他们淹死在水里,有必要抚慰其怨念,消除由此带来的水患。

晋人《太平广记》收录当时著作《拾遗录》,说江汉之间有人纪念周昭王,这位周天子并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事迹,但他与两名贡女一起淹死在了江里,纪念他的祠堂修好后,“后十年,人每见二女拥王泛舟,戏于水际。”于是,有人以香草包裹时鲜甘果,给他投入水中,“乃蛟龙不侵”。

投粽子祭奠屈原的说法,或许便来源于此。

粽子

屈原的最终胜利

进入中古后,端午逐渐确立为一个重要节日。从唐朝起,官方开始为端午设定一天假期。

朝廷可以为端午放假,自然也可以校正端午的象征意义。

最先被政府开除端午纪念资格的是伍子胥。唐人欧阳询编撰的《艺文类聚》与徐坚等人编撰的《初学记》,在收录《荆楚岁时记》的龙舟竞渡内容时,有意无意地删削了祭祀伍子胥的成分。

这可能是因为,这两本类书是官定的典故资料索引集,要进呈御览。而伍子胥作为一个历史英雄,实在无法受到君主的欢迎:他为给父兄报仇,不惜逃到别国做带路党,攻陷自己母国;君王冤杀他时,他竟然还留下“悬首都门以观国灭”的凶悍遗言,而且奏效了。

一辈子咒死了两个国家,恐怕没有哪一个皇帝,会愿意让法定重大节日与这样一个凶神联系起来。

屈原被封为端午水神,大约是在东汉末年,时间上较伍子胥晚。但相比伍子胥,他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是文人,以忠见斥,悲愤了就写写诗歌,悲愤到极点了就自杀,性情柔弱,还爱以香草自比。

屈原不但易受政府欢迎,其个人特色也非常适合附会端午民俗——不但与水相关的都可以说是纪念屈原,与香草相关的也均能套到屈大夫头上。

不过,屈原垄断端午的道路上也不是毫无竞争。

宋朝提倡道教,连带端午习俗也被附会到张天师,房门悬挂的艾草被称作“天师艾”,张贴的五色装饰被称作“天师符”。北宋《岁时杂记》记载,还有人贩卖张天师画像,供人端午贴在门户之上;到南宋时,这种习俗发展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的“天师驭虎像”。

但道教只能兴盛一时,屈原的品格却能长盛不衰,在有皇帝的时代,国家需要表彰他的忠君;皇帝没了,政府也需要表彰他的爱国。

把端午民俗打包给屈原的政府行动,直到20世纪也仍在持续,国民党治下的台湾,屏东县九如乡的走标活动,本来起源自原住民平埔族的赛跑仪式,也被诠释为“模仿古人争相走告以抢救屈原”。


原文链接//www.gamepharao.com/Article/wdtfffqyylszy_1.html

(本文来源于网络,悍马加固整理报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另,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后果自负。)

此文关键字: 屈原 端午节 粽子
Baidu
map